「六一」致數星星的孩子
作者: 傅國湧

咖啡座

更新於︰2019-06-02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中國六月一日是兒童節,我們要上的課是《與星星對話》,雖然許久沒有看見星星了,但我相信星星始終都在,只是我們看不見它們而已。我想寫幾句話給你們——數星星的孩子,曾經數過星星和想要數星星的孩子,或心中有星星的孩子。

     記得很多年前,我第一次讀到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裡面有一個為滿天星星而驚呼的孩子凡尼亞,他的叫聲令我久久難忘:“看呀,看呀,夥伴們,看天上的星星呀——像蜜蜂那樣擠在一起!” 於是所有孩子的眼睛都仰望天空。

      我記住了蜜蜂那樣擠在一起的星星,記住了《瓦爾登湖》中鵝卵石般的星星,記住了《小王子》中會笑的星星。我又想起了美學家高爾泰故鄉淳溪河上的星星,他始終認得小時候母親拉著他的手,指給他看過的那些星星,和它們的名字、它們的故事。當他在遙遠的太平洋彼岸,看到這些星星出現在北美的夜空,他想起的是母親、故鄉。

      看星星是多麼美好的兒時經歷,在故鄉雁蕩山明朗的夜空中,我曾一遍遍地數過天上的星星,儘管沒有一次數出個結果來,但卻把我的生命與這些星星連在了一起,讓我在筆記本上寫下了:星星的思想可以與太陽媲美。

       在無數看不到星星的夜晚,我常常想,真正可怕的不是夜有多黑,就怕沒有了盼著數星星的孩子。或者說,可怕的不是看不見星星,就怕數星星的心也消失在黑暗中。數千年來,從東方到西方,從來不缺數星星的孩子,一部人類文明史也可以說就是數星星的孩子書寫的,數星星,到底數的是什麼?很多年前,台灣有位兒童劇作家王友輝受到《小王子》的啟發,寫過一個兒童劇《會笑的星星》,其中說到星星王子遇見一隻數星星的貓頭鷹,而貓頭鷹想的只是佔有這些星星,星星王子看見的則是它的愚昧。

       數星星,只是要使我們從大地上抬起頭來,——去尋找、理解和欣賞,而不是佔有。數星星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佔有,或者數星星本來就無目的。 

      在數星星的孩子中,有近二千年前的張衡,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李白,四百多年前的伽利略,三百年前的康德,一百五十年前的梵高……他們是天文學家、詩人、哲學家、畫家,還有更多我們不知道姓名的人。只要數星星的孩子還在,人類的希望就在。

      我們看見的是亙古常新的星空,是張衡、伽利略的星空,是李白、泰戈爾的星空,是屠格涅夫、高爾泰的星空,是康德的星空,我們數的是同樣的星星,是李商隱“昨夜星辰昨夜風”中的星星,是辛棄疾“七八個星天外”中的星星,也是冰心《繁星》中的星星。 

      做一個數星星的孩子,就是與張衡、伽利略站在一起,與康德站在一起,與梵高站在一起,與李白站在一起,與“一星如月看多時”的黃仲則站在一起……站在文明的一面,超越只有算計、只論利害、只問強權、只講成敗的野蠻,始終葆有一顆單純的心,印度詩人泰戈爾說:“上帝等待著人在智慧中重新獲得童年。”這句詩幾乎可以和《舊約•但以理書》中的這番話遙相呼應:“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  

      “發光如星”,正是2017年10月7日國語書塾童子班開班儀式的主題。或者說,發光如星的秘密就藏在泰戈爾的這句詩裡。只要人類最珍貴的童心還在,童年就永不會消逝。在我看來,最美好的童年就是數星星的童年。做一個數星星的孩子,最終發光如星,是我今天這個兒童節想送給你們的話。

                                   2019年6月1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