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兩種迷思
作者: 自由時報

台灣舞台

更新於︰2019-07-23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台灣是個很特殊的國家,雖然二千三百五十萬住民站在同一塊土地上,但是共同體的建立卻異常的緩慢。今年是大選年,兩大色塊的選民難得有志一同,都有不小的「亡國感」,看似皆聚焦於主權,然而認知定義南轅北轍。民進黨籍的蔡總統在美國呼籲台僑要團結投票,「才守得住台灣」;國民黨的總統提名人選韓國瑜則動員鐵粉車輪旗上身,以「擁抱中華民國」,不明瞭的人還以為是兩國正在交戰。

今年是大選年,兩大色塊的選民難得有志一同,都有不小的「亡國感」,看似皆聚焦於主權,然而認知定義南轅北轍。

事實上,這兩類人群有著相同的權利與義務,不論哪個政黨上台,再討厭、再生氣,大家都無異議繳稅給執政的政府,大不了四年後,另一半的人再想辦法把自己放心的政黨推上台;與正常民主國家的子民沒兩樣,這種對立屬於內部矛盾,不是敵我鬥爭。這就如同雙方共同使用的千元大鈔,一面寫著中華民國,另一面畫著台灣最高峰玉山,並非喜馬拉雅山,可以視為是一體的兩面,各自存在,共同構成,也是同一國人。

既然是同一國的,何以一邊說自己當選才能守住台灣,另一邊的說務必政黨輪替,中華民國才不會滅亡?在威權時代,我們可以歸諸於「國家認同」的歧異,甚至是「統獨意識」的對壘,但是在民主化這麼多年後的今天,除非是老一輩觀念上的根深柢固,對於佔據社會中堅地位的絕大多數青壯代來說,以上界定已經失去準頭,比較貼近真實的描述是:大家對如何保衛這個國家的方法,產生了嚴重的爭論與對峙,特別是在中國的硬實力愈來愈壯大、敵我消長不斷差距擴大之際。

其實,去除情感面的因素,純粹就理性分析,傾藍與自稱白色的一邊認為,台海和平植基於台灣的不挑釁,以及兩岸加強交流互惠的雙贏關係之上,於是涉及零和關係的主權問題,力主盡量模糊化,「九二共識」一度應運而生,如今走不下去了,仍有不少人汲汲營營於尋找另一組名詞來瓜代。這種假設,基本上是錯判了自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問題的本質,兩岸之間既存在零和關係,也確有雙贏的空間,但是在謀求雙贏關係之前,台灣必須在零和關係上取得確保,否則根本無從創造雙贏。

在國民黨兩蔣時期是清楚這個優先順位的,為了主權存在,先致力於零和問題,也就是鞏固實力原則,對外是軍事,對內就是清共,只可惜他們採取了過於激烈的化療手段,正常細胞與癌細胞一起殺,不幸演成了白色恐怖。否則他們的戰略是清楚的,絕不是當今藍營徒子徒孫的糨糊。

相對的,泛綠的一方著重於零和問題,強調主權的對等與不可讓渡,但是也不乏存有另一種迷思,那就是台灣的主權地位並無法僅憑藉表面形式或嘴巴念力即可獲致,國家安全終究還是要回到實力的厚植上。今天的台灣,對外要形成不對稱戰力,提高解放軍妄動的代價,對國內環境的穩定,則要採取標靶治療,在嚴守民主人權界線的前提下,精準去除敵對勢力入侵的病灶,因此反情報的工作能量必須非常顯著,這些都需要更大心力與專業的投入,然比較主要各國全方位對付外力的嚴肅性,綠色執政已經做到滴水不漏,讓全民信賴安心了嗎?老實講,巷仔內的,看到無孔不入,不憂慮者,鮮矣。

做實事很重要,藍綠白狀況各一,但都需要加把勁。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