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奎松:一個行走在學術「雷區」的歷史學者
作者: 網絡文摘

人物

更新於︰2022-11-03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歷史總是為現實需要而不斷變幻著自己的模樣,當歷史被任意塗抹的時候,歷史就成了政治的奴婢。在中國,能拋開歷史研究中的既定是非,免於意識形態的影響,以真實的史料說話,又能發掘到未解密檔案的歷史學者並不多。

楊奎松就是這樣的學者。

◎行走在學術「雷區」的研究者

現代史研究是學術界的一個難點,原因有三:一是距離我們太近,沒有距離感的歷史研究總是有許多複雜的情感埋藏其中,很難做到客觀。二是資料的匱乏,很多當時的文獻都封在檔案館裡,一般人無法發掘。三是太過於敏感,一不留神就會踩到「地雷」。

楊奎松是一個敢於行走在學術「雷區」的歷史學者。對於歷史和歷史學,他一向秉持著公允客觀、求真見疑的態度。

楊奎松說:「每一個生活在今天的人都有資格來討論什麼是我們過去的經驗和教訓,但無論誰來討論這樣的話題,都應該實事求是地先把歷史真實弄清楚……捨此即無所謂總結歷史經驗或教訓。」

如果把歷史真相比作希臘神話中奧林匹斯山上的火,楊奎松便是在歷史迷霧中為我們盜取火種的普羅米修斯。

 

◎虛假的歷史,會讓民族墮入深淵

楊奎松認為,「歷史已經發生了,成敗是非已成過去。即使牽扯到祖輩、文化,或是黨派、國家、民族感情,弄清真相,實事求是,尊重已經發生的歷史事實,理應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

對歷史的任何解讀,首先應該以真實的歷史作為前提。如果一個民族以虛假的歷史為鑒,借著它所反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往前走的話,道路盡頭往往就是懸崖深淵。

為獲得第一手的資料,楊奎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連續幾年去中央檔案館和各地檔案館謄抄史料。在俄國檔案解密最好的時期,他又不辭辛苦,遠赴俄國查閱檔案。尊重事實,有一份資料說一份話,正是楊奎松研究歷史不可動搖的原則,也是他的作品受到廣大讀者追捧的價值所在。

美國著名學者裴宜理對楊奎松推崇備至,她說:「用國際視野來考察中國革命和早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放眼海內外沒有學者比楊奎松做得更出色了。」

想要撥開虛假的迷霧,獲得真實的歷史之鏡,楊奎松的作品不可不讀。

為此,先知書店特別推出楊奎松作品全集,包括5部作品,其中《讀史求實》和《民國人物過眼錄》是先知書店獨家絕版書,數量有限;另外3部是《‘鬼子’來了:現代中國之惑》 《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與楊奎松老師親筆簽名版《革命》。感興趣的書友,建議趁早收!https://j.youzan.com/a5ieD1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