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六十一座行宮
作者: 讀者提供

大陸傳真

更新於︰2011-10-04 Print Friendly and PDF

● 本文資料並非獨家。但是讀來仍然令人怒不可遏,一邊是白骨遍野,數千萬人死於「大躍進」,一邊是各地狗官耗盡民脂民膏為一個暴君大蓋逍遙宮......這類黨國機密,還有多少在掩藏中?

在普遍貧困的毛時代,毛的行宮遍佈全國,遠遠超過古今中外的歷代獨裁者。那些行宮,無論是從規模還是從豪華的程度來說,都與民居有天淵之別。修一座行宮的錢,供他每天山珍海味地一輩子也綽綽有餘。

  鄧小平一九八○年八月十八日在政治局擴大會議曾說:「一九五八年以後,到處給毛澤東同志和其他中央同志蓋房子,造成很壞的影響,很大的浪費。」彭德懷一九五九年在廬山會議上也提到「好多省都給毛主席修別墅,搞什麼名堂?」

河南大饑荒時為毛等蓋宮殿群

  毛澤東一進城就選擇了帝王的住所中南海。從一九五八年開始,各省市為毛造行宮,一些中等城市如包頭、鞍山等也競相傚尤。河南鄭州的省委第三招待所修建於一九六○年,在遠離市區的黃河附近。當時正值河南省內餓殍遍野,但這些宮殿照樣大興土木,用高徵購、高積累聚斂起來的民脂民膏興建的這個宮殿群,將永遠銘刻在纍纍白骨的墓碑上。

  這個行宮除按當時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的人數以每人一個套間蓋了一幢大樓外,還別出心裁地給當時中共的七位領袖每人建了一幢別墅,從總書記到黨中央主席規格面積逐級遞增,以毛別墅最為寬大考究。毛的臥室裡專門修了一條秘密地道,供毛遭遇萬一情況時逃跑。建成後因信陽事件案發,中共中央再沒來鄭州開會,尤其是那幢主席別墅永遠緊鎖著大門,從未有人住過。如今已經改為達官顯貴下榻的「黃河迎賓館」,或許將其改為紀念無數河南餓死鬼的大躍進紀念館更為合適。

  「四一四工程」上海西郊賓館,圈地一千一百三十三畝,是上海最大的花園別墅式國賓館,始建於一九六○年九月。園林、花木、房屋修建,連同女服務員,一百多人長年為它服務。二十年間,毛澤東總共沒有住過幾天,而一百多人的工資外加維修費用,恐怕一年不下百萬。湖南省委在長沙為毛澤東建的「蓉園」一號,也僅在一九五九年住過一次。

各地行宮合計規模可比紫禁城

  要是將各省為毛澤東建的房子合在一處,其規模大概也可以和紫禁城相比了。要是拿前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的別墅同毛澤東、林彪等中共領袖的「房子」相比,那就寒酸了。僅廬山一處,「蘆林一號」的建築面積就是蔣介石那座美廬的五倍,而美廬也歸毛澤東使用。濟南南郊賓館建於六十年代初,佔地面積一千一百六十畝,建築面積十一萬五千八百平方米,素有山東釣魚臺之稱。

  金華西郊一片樹林裡,有幢五百多平方米的「六○一別墅」建於一九六一年。主房子設有一處地下指揮部,入口處設有厚厚的電動鋼板門。不遠處還有一個小型鐵路站臺,並鋪設了投資三十六點二萬元的六○一鐵路專線,火車可直達毛的行宮後門。毛澤東喜歡杭州的西湖行宮和武漢的東湖行宮,廣州就要為他特別修建南湖行宮。絕大多數行宮常年空著,但也要眾多工作人員為空蕩蕩的行宮服務,浪費掉的民脂民膏難以計數。

  在餓孚遍野的一九六○年五月中旬,毛澤東在湖南與張平化談起韶山,說那裡有個滴水洞,地方很好。張平化深諳朕意,便主持修建韶山滴水洞行宮,代號二○三工程。整個滴水洞地區封鎖保密。參照毛澤東在中南海的住房式樣,再吸取蘇聯建築保暖防寒的優點,修建了以三座大樓為主體的建築群,毛澤東住的那棟樓有主房、副房、會議室、餐廳、娛樂室等,同時還修通了韶山沖到滴水洞的公路。後來又增修了防核防空的防空洞。

餓殍遍野的飢荒時期大建行宮

  滴水洞工程建於大饑荒年代,從一九六○年下半年開工到一九六二年,一、二、三號主體工程完工,建築面積共三千六百三十八平方米。連同韶山沖至滴水洞的公路,也同時竣工。整個工程造價高達上億元。在此期間,全國約有四千多萬人死於大飢餓,湖南省餓死至少一百多萬人。

  與滴水洞同時建造的領袖別墅還有:廬山蘆林一號別墅、南昌八二八賓館、長沙蓉園、成都金牛壩賓館、武漢東湖梅齡別墅、武漢東湖賓館、鄭州省委第三招待所、北戴河蓮花山別墅、北京密雲水庫別墅、哈爾濱花園村一號樓、廣州南湖行宮、廣州小島一號樓、南京紫金山賓館、濟南南郊賓館、青島迎賓館、青島八大關小禮堂、杭州西湖行宮、杭州劉莊賓館、杭州汪莊賓館、金華六○一別墅、上海西郊賓館等六十一處奢華行宮,其中滴水洞使用率最低,滴水洞從一九六二年竣工到八十年代末期開放,毛澤東僅於一九六六年六月十八日至二十八日在此居住過十一天,真是一日千萬金。一九八六年滴水洞終於水滴石穿,對外開放,已經變成韶山的著名旅遊景點。而各地導遊說明,沒有一個字反映歷史的辛酸。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