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彼得大帝到葉利欽之路
作者: 曉 鳴

地球村

更新於︰2011-10-05 Print Friendly and PDF

● 編者按:作者繼續以目擊者角度介紹俄羅斯政治經濟轉型的經驗 。本文從中俄共黨領導人歷史背景的深刻差異顯示,中國不擺脫封建專制傳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會改革。


●     2005年5月9日莫斯科紅場為慶祝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勝利60週年舉行的閱兵式。(網上圖片)

今年是蘇聯解體的二十週年。中國官方喉舌不斷宣傳,蘇聯解體給俄羅斯帶來極大災難,好像俄國人真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親身見證的事實正好相反。

現實:中級的中國與高級的俄國

  聯合國最新公佈的二○一○年人類發展指數顯示,俄羅斯排名全球第六十五位,為高級(high);中國排第八十九,為中級(medium)。俄國的預期受教育指數與中國之比,是大學生與高中生之差。

  中國經濟改革三十多年,二○一○年按GDP算,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全球排名第九十四,為七千五百一十八元;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人民幣仍不可自由兌換;中共不斷強化對軍隊和輿論包括互聯網的控制,其軍力擴張已使諸多鄰國提高警覺。

  俄羅斯一九九一年脫離蘇聯獨立,實施休克療法,兩年就完成憲法層面的政治改革(全民公決通過一九九三年新憲法),成為多黨制、三權分立的民主國家,總統和議會由選民定期投票選出,司法獨立,軍隊不受任何政黨領導。不到十年確立市場經濟,二○○六年盧布成為可自由兌換貨幣。以購買力算俄國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外匯儲備全球第三,人均GDP為一萬五千八百三十六美元,排名世界第六十一位,超過中國一倍有餘,高於一九八九年蘇聯解體前的人均九千二百一十一美元的水平。

  俄羅斯二○○九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糧食出口國,改革使昔日吃糧靠進口的「餓鄉」成了世界糧倉。有人說,俄國經濟起飛得益於近年來的能源價格上漲,但據英文維基百科的資料。俄國中產階級人數二○○六年就達五千五百萬,佔人口百份之三十九,而在中國目前中產階級的人數還不足人口的百份之八。

  科技方面,中國尚處在仿造的山寨階段:在建的第一艘航母是以廢鋼價買的一九八○年代蘇聯的「瓦良格號」經多年改裝,可望十年後成軍。中國還沒有能力山寨二戰時就已成熟的常規航母建造技術。在航天領域,美國航天飛機退役之旅的目的地「國際空間站」是以俄國一九九八年發射的「曙光號」空間站為基礎建設的,有宇航員常年工作其中,參與的有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空間局部份國家,中國尚未加入。中國製造的「神」型載人航天器其技術相當於美蘇四、五十年前的水平。

  在俄國的兩三年間(一九九二 ─ 一九九四),我感受到莫斯科地鐵無論在規模還是運行上與故障不斷的美國首都地鐵相比都略勝一籌,沒出現過讓乘客中途下車出站等候汽車轉運,或電梯故障,乘客氣喘吁吁登級出入等狀況,可能俄國造的傻大笨粗機械設備比較耐磨耐用。

  且不說俄羅斯基於豐富自然資源及高教育水準人力資源的發展潛力,僅就科技水平、國民素質及生活質量而言,依我看,中國要達到俄國目前的總體水平還要一兩代人的努力,要追上現在的美國尚遙不可及。因為在中國一黨專制和思想控制極大地限制了人的自由和創造力,連年倍增的群體抗議事件顯示出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道德)的深層危機。英文維基百科稱,中國是典型的國家資本主義(leading examples of state Capitalism),也就是國家壟斷的「權貴資本主義」,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難逃任人宰割的命運。

政治改革巨大差異:守舊與革新

  按俄國改革的軌跡,目前社會主義中國的改革尚未達到社會主義蘇聯的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深度,那時蘇共已允許選民投票選舉國家領導人,葉利欽就是在這一改革中當選首位俄羅斯民選總統的。戈爾巴喬夫一九八五年任蘇共總書記,開始「公開化」改革,放棄冷戰,拒絕干預東歐衛星國的改革,並因此獲得一九九○年諾貝爾和平獎。但改革卻斷送在蘇共黨內保守派手中,戈爾巴喬夫遭軟禁。保守派適得其反,葉利欽順勢將蘇共送入墳墓。俄羅斯擺脫了蘇共絆腳石,改革得以在民選總統、民意代表和選民三者的博弈中展開,歷時兩年實現政治改革,十年左右完成國家轉型。

  俄國改革表明,蘇式社會主義國家完全可以和平轉型為民主國家,前提是必須終止斯大林主義黨的專權。二十年前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依憲法紛紛宣告獨立,選擇各自的發展道路,實踐證明對長期生活在一黨專制下的人民而言,亡黨(如蘇共)、亡國(如蘇聯)、獨立(如俄羅斯)不僅不是災難,反而是有尊嚴生活的開始。俄羅斯在改革中脫胎換骨,重回正常社會。在昔日的社會主義陣營核心、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源地歐洲,共產主義作為制度已不復存在,顯示中國制度轉型的必然性。

  中國三十多年經濟改革,當權者一直堅持蘇式社會主義:政治上是中共一黨獨裁;制度上是共產黨凌駕行政、軍隊、司法、立法、及輿論之上,中共自身不受任何法律道德約束的專制體制;經濟上國營企業和銀行壟斷國家經濟命脈,官商勾結強奪土地、強拆民房成各級政府的生財之道,有毒有害食品商品屢禁不止;精神文化上輿論一律、歌功頌德之風依舊,奴化教育和學術文憑造假加劇著社會的無誠信、無道德;環境上日益嚴重的污染使自然資源和中國人的生存條件受到不可恢復的破壞。

  在中國包括發達的香港和澳門,從未舉行過全體選民選舉領導人的大選。一個在和平時期六十多年都不舉行大選的國家卻名為「人民共和國」,難道不是對中共執政合法性的最大諷刺嗎?且不說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即使在金磚五國(巴西、俄國、印度、中國及南非),中國模式也是最不民主、最落後的。中國的經濟奇跡在人類歷史上卻並不少見: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一九三三 ─ 一九四五)就曾有過中國至今望塵莫及的「輝煌」;一九二九 ─ 一九三三大蕭條時的美國,其「昌盛」也不輸今天的中國。

中國歷史從無彼得大帝式改革

  歷史上中俄兩國都不缺少改革者。但在中國大陸從來沒有過和平的制度性改革。俄羅斯則多次在和平的制度性改革中復興。

  在中國自秦始皇至今,歷代帝王中沒有一位稱得上是改革者的,歷朝主張改革的大臣(包括兒皇帝)幾乎都沒有好下場,專制獨裁延續至今兩千多年:君王一代不如一代,直至被外姓或外族武力推翻;新帝堅持祖制專權腐敗直至亡國;強權再起改朝換代。循環往復,帝制依舊。只不過今天是「黨天下」取代了「家天下」。這一持續不斷的血腥奪權專權歷史,見證的是中國歷代統治者反人類文明潮流而動的悲劇,以及中國人無盡苦難的根源。

  在俄國以彼得大帝(一六七二 ─ 一七二五)為例,他擯棄東方陋習採行歐洲強國體制,設立元老院和參議會;創辦俄羅斯科學院和聖彼得堡大學,建造新首都聖彼得堡作為面向西方的窗口;將東方朝廷建成為橫跨歐亞的俄羅斯帝國。他樹立的面向東西方的雙頭鷹形象,以及白藍紅三色國旗,也是今天俄羅斯聯邦的國徽和國旗,足見當代俄國改革者對這位改革前輩的尊崇。我參觀過彼得大帝所建的舊城堡和冬宮。冬宮的富麗堂皇可與巴黎凡爾賽宮媲美,全無北京故宮殿堂內的陰森灰暗。當年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總統府的開放也遠勝過北京中南海的神秘,葉利欽辦公的大樓與遊客只一線之隔,俄國導遊自豪地指點介紹,哪個窗口是總統辦公室的。

鄧小平與蘇共改革派

  在當代中國被官方稱為「改革設計師」的鄧小平是被證明禍國殃民的舊體制的頑固堅持者。他一九七九年剛復出就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專政、共產黨領導、毛澤東思想),又以文革手段,封殺曾支持過他的「西單民主牆」,逼退黨主席華國鋒,發動「清除精神污染」和「反自由化」運動,親自點名開除劉賓雁等三名知識分子黨籍,顯示出對人民精神自由的恐懼。

  一九八九年鄧小平支持黨內保守派罷黜前總書記胡耀邦,引發學運。最後以武力鎮壓學運,廢黜、軟禁反對動武的總書記趙紫陽,欽定黨國接班人,年屆九旬還高調進行帝王式「南巡」干政,他留下的政治遺產其負面性絕不亞於毛澤東。

  而在俄羅斯,儘管世人對葉利欽和蓋達爾有不同評價,但我認為他們是改革者。兩人都是蘇聯大學培養的資深蘇共黨員,葉利欽黨齡三十年,蓋達爾十年。他們都參與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深知共產黨領導改革沒有前途,因此都退出了蘇共這個全球最強大的共產黨利益集團,放棄個人既得利益,承擔起比蘇共改革者如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更加沉重的歷史責任。他們都沒有在海外留過學,但都對蘇聯制度嫉惡如仇,堅決實施改革,他們承繼了俄羅斯面向東西方、擇善而從的好傳統。

葉利欽和蓋達爾成長在體制內

  葉利欽出身「黑五類」,其父在斯大林時代因被指煽動反蘇維埃而勞改三年。葉利欽大學主修建築,後成為技術官僚,進入蘇共中央,位及政治局候補委員。一九八八年因批評戈爾巴喬夫被免除蘇共莫斯科市委書記職務。次年葉利欽當選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成為政壇反對派,一九九零年因改革方案未被蘇共二十八大採用而退黨。同年六月當選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民選總統;一九九一年宣佈俄羅斯脫離蘇聯獨立,開始實施私有化改革。

  葉利欽經歷過美蘇冷戰,卻沒有反美反民主情結。他當年曾邀請美國當紅搖滾歌星麥克.傑克遜訪問莫斯科,還將自己的總統防彈車借給傑克遜用。紅場被一棵巨大的聖誕樹裝飾得光彩奪目,那是美國贈送的。在莫斯科公共圖書館裡新建了一個美國文化中心,有各種書籍報刊等資料,不僅莫斯科市民,外國人也可憑護照辦證閱覽,完全不懼怕美國的精神污染。我們曾是莫斯科圖書館的常客,前中共領導人王明寫的中文版《中共五十年和叛徒毛澤東》一書就是在那裡讀到的。

  葉利欽啟用年僅三十五歲的蓋達爾作為休克療法的實施者。蓋達爾畢業於莫斯科大學經濟系,是蘇聯培養的經濟學家,其父曾是蘇共黨報《真理報》的軍事記者。蓋達爾曾任蘇共黨刊《共產黨人》編輯,一九九一年退出蘇共,加入葉利欽內閣,任副總理及財政部長;一九九二年被任命為代總理,因受到最高蘇維埃保守派反對,未獲批准為總理,後任第一副總理。

  作為俄國知識精英代表的蓋達爾,其自由民主信念在一九九三年憲政危機時充分顯現。我看到俄國家電視台中斷正常節目,直播暴徒攻擊場面:卡車衝破電視台玻璃門,進入大樓,警衛邊回擊邊退向二樓。隨後一位像是行政主管的人宣佈為確保電視台不被佔用,將停止廣播。總統明早會通過秘密備用電台向全國發表講話。接著,蓋達爾在電視裡現身,他疾呼俄羅斯民主受到威脅,號召莫斯科人上街保衛民主、支持總統。在電視台後來的事件回顧報道中,可以看到蓋達爾和莫斯科市長等改革派政要當天與民眾一起上街遊行示威支持葉利欽的畫面。在當年年底的全民公決中,蓋達爾創建的俄羅斯選擇黨成為議會的第二大黨。        (待續)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