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幾次賣國不成
作者: 董炯明

辛亥百年

更新於︰2011-11-05 Print Friendly and PDF

● 中共叫停香港歌劇《中山.逸仙》,不讓上演孫中山宋慶齡的愛情故事,要求宣傳孫的愛國精神。但是歷史記載孫幾次企圖出賣國土。

閱報驚聞原定九月三十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隆重首演的由港府資助香港歌劇院的歌劇《中山.逸仙》突被中共當局叫停,深感惋惜。但想深一層,值此國(黨)難當頭之際,在作為權力中樞的北京城,上演描述孫中山和宋慶齡的愛情故事,似有不倫不類之感。因為這畢竟與中共紀念辛亥百年的主旋律相悖。

  不錯,中共每每以「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自居,在此迎來辛亥百年之際,它豈會放過大肆宣傳的機會?問題在於中宣部定下清規戒律:「對孫中山的宣傳,只能講他的愛國精神,不涉其它......」《中山.逸仙》被封殺也就可以理解了。但諷刺的是,即便歌劇被封殺,中共當局的如意算盤,還是注定不能打響。

  為甚麼打不響?這是因為要論說孫中山的愛國精神,實在問題很大。孫中山有多次涉嫌賣國的劣跡,雖然都是為了推翻滿清政權。

  本著不為尊者諱的態度,筆者試舉幾例,請讀者明鑒。

與台灣總督密謀出讓福建

  一、一九○○年孫中山為了廣東的獨立,竟與日本駐台灣總督兒玉暗訂密約,在日本支持下,聯絡日本軍人及浪人發動惠州起義,義軍須故意佯攻廈門,引來日軍直接出兵福建,事成後允劃福建為日本勢力範圍。若不是西方列強對日本施加壓力,英美軍艦開赴廈門近海向日本海軍示威;隨後,伊藤博文出任新首相,嚴令兒玉不得妄動並驅逐孫中山,在日軍羽翼下的孫記華南政府恐怕會搞成了。

  二、一九○七年,孫親赴越南獲法國殖民當局協助,發動廣西邊境一系列起義,孫並與法國軍官攜手親自開炮轟擊中國軍隊。

  三、一九一二年一月十日,南京臨時政府剛剛成立,孫中山便致信曾任日本政府大藏大臣的阪谷芳郎,委托他建立中國的中央銀行。同日,又電告阪谷:「設立中央銀行事,應即迅速進行。」十天後,阪谷復函孫說:「接到貴電及中華民國元年一月初十日貴函,委托阪谷以貴國中央銀行設立之事。」於是他草擬了《中華國立中央銀行設立特許札》,要求孫中山蓋章批准。其中規定「該特許札之有效期限,自交付特許札之日起算,以五十年為限。」「該銀行有發行紙幣之特權。」

  其它職能還包括「國庫之歲入及歲出」、「內外國債之整理及新招集國債之時,可使該銀行辦理」、「貨幣之整理及改造」、「管理印花紙出入販賣」等等。重要人事之「任免全權」也需交給阪谷。把設立經營和管理中央銀行的特權交給一個曾任外國內閣大 臣的外國人,擔負財政收支、發行貨幣和監督全國銀行系統的重任,這是事關國家主權的大事。孫中山如此輕率地處理,雖然後來沒有辦成,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嚴重的喪權辱國之舉。

擬租讓滿洲換取日本援救革命

  四、出賣滿蒙。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身為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偕同秘書長胡漢民同三井財團代表森恪及宮崎滔天、山田純三郎會談。孫中山表示:「當此次舉事之初,余等即擬將滿洲委之於日本,以此希求日本援助中國革命。日本政府如能火速提供資金援助,余或黃興中之一人可赴日本會見桂公,就滿洲問題與革命政府之前途,共商大計。」

  森恪即於會談當天下午發出一封經過孫、胡修改的致日本有關人士的特急電報,內稱:「關於租借滿洲,孫文已表應允......如能在漢冶萍公司五百萬元借款之外再借與一千萬元,則孫等與袁世凱之和議即可中止,而孫文或黃興即可赴日訂立關於滿洲之密約」。此事一波三折,最後因日本陸軍大臣石本新六的強烈反對而沒有辦成。

  五、袁世凱當上臨時大總統,面對國庫空虛,舉步維艱的局面,要向日本貸款。「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日本固然爽快的應允借錢,但提出苛刻的貸款條件:要求袁世凱割讓東北四省(當時東北分成四省,設有熱河省)。當孫得知袁世凱與日本簽署了《二十一條》協議後,他於一九一四年五月十一日也寫了一封親筆信,由自己的秘書長親自送到日本,交給了日本首相大隈重信。

  信中說:「只要你肯貸款給我,我給你的條件,要比袁世凱給你的條件更加豐厚」。也就是說,為了乞求貸款,只要日本同意,孫在喪權辱國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將更甚於袁世凱。可惜如此厚利,並沒有打動日本首相。在日本政府首腦看來,依靠已經統治著全國的袁世凱,比起指望形單勢孤的孫中山顯然更加靠譜。孫暗通款曲,唯一的作用是給日本壓袁世凱就範多了一個籌碼。

出賣東北權益外蒙獨立予蘇俄

  六、一九二四年,孫中山與蘇俄簽署的《孫文越飛聯合宣言》也是不折不扣的賣國條約(越飛是蘇俄代表)。這份聯合宣言的前提是,出賣東北四省,中東鐵路、旅順港口,與及蒙古獨立,接受蘇俄在中國發展共產黨等等,也就是把「三民主義」改為「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政策。共產黨合法化了,為它的進一步壯大帶來契機。這份《孫文越飛聯合宣言》換來了蘇俄的貸款,蘇俄還幫助國民黨組建了黃埔軍校。孫中山引俄入室,拿著蘇俄的金錢、武器,自願充當蘇俄的提線木偶,挾持中國走上了專制獨裁的歧路。

  限於篇幅,僅僅列舉了以上六條,相信任何有判斷力的讀者都能洞若觀火了。

寫於十月八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