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哉周素子
作者: 胡 平

文化走廊

更新於︰2011-12-08 Print Friendly and PDF

● 旅居新西蘭作家周素子女士新著記述一個詩書望族數十年在中國大陸的遭遇和苦難。是一部椎心泣血的痛史,也是一部文情優雅蘊涵人生啟示的必讀之作。


● 周素子(右)與朋友齊家貞在紐西蘭南島鏡湖。(蔡詠梅)

  二○○八年三月,香港田園書屋出版了旅居新西蘭的作家周素子女士的《右派情縱》,頗受讀者好評。去年年底,田園書屋又推出周素子新著《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

  周素子這本新著的封面,堪稱藝術珍品。封面題籤出自當代小楷第一人、九十七高齡的張充和女士之手。封面畫像則是作者胞兄、當代著名畫家周昌穀於一九六四年所作。一字一畫,珠聯璧合,相映生輝。

名家周有光沙葉新為書作序

  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創始人之一,一○六歲的周有光先生為此書寫序。周有光先生與其夫人張允和女士和陳朗、周素子夫婦有五十多年的交情,由於都熱愛昆曲而結識。張允和即張充和的二姐(張家四姐妹的老三名張兆和,她的先生是作家沈從文)。著名作家沙葉新,在○八年於香港的一次會上和周素子相識,一見如故。

  一九七九年,沙葉新劇本《假如我是真的》問世,轟動一時。我在那時得知作者大名;此後便一直關注沙葉新的文字,印象很深。不久前讀到老友趙越勝記敘鋼琴家顧聖嬰的文章,其中提到早在一九六三年,姚文元在《文匯報》上發文批判德彪西,年僅二十四歲的沙葉新即挺身而出,據理力爭,駁得姚文元體無完膚;於是對沙先生益加敬佩。這次,沙葉新也給周素子的書作序。有這樣兩篇序言,更增添了周素子這本書的份量。

 《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一書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晦儂舊事〉,記述作者的家族史,因作者童年生活的老宅稱晦儂別墅,所以這部分文字取名〈晦儂舊事〉。第二部分〈塵垢記往〉,記錄了作者及其家庭成員的坎坷往事。第三部分為〈素故消息〉,敘述了作者師友的種種經歷。

  周素子出身於浙東鄉里的詩禮名族,伯父六介公乃清末舉人,同盟會光復會成員,辛亥革命時,曾率敢死隊攻克南京,是民國首任杭州市長,可惜英年早逝。父親是詩人學人兼書法家。周氏家族人才輩出,在地方上頗有聲望。像這樣的家族便屬於所謂鄉紳階層。

詩禮名族遭坎坷不讓女兒誤前程

  在歷史上,雖有改朝換代,兵荒馬亂,正是靠著這一鄉紳階層的存在與固守,才使得中國文化得以維繫傳承。可是四九年後,這一階層遭到毀滅性打擊。從土改到反右到文革,周氏家族中多人被扣上這種那種罪名,有的被關押,有的甚至被處決,有的被批鬥、被下放。周素子以簡潔平實的文字,記錄下這段椎心泣血的痛史,讀之令人唏噓不已。

  第二部分寫的是作者一家的坎坷經歷。其中一些篇章曾在網上流傳,引起很多同代人的共鳴。

  我在給周素子《右派情縱》寫的序言裡提到:「憑著周素子的堅強與遠見,一家人歷經艱辛磨難而不散,而且三個女兒都考上最好的大學。」如今細細想來,發現這句話其實沒說對。那並不是遠見不遠見的問題。文革期間的中國,斯文掃地,老九臭不可聞,多少大教授大作家都「惟願吾兒愚且魯」,傳統文化更是被壓在陰山之下;周素子卻以「戴罪」之身,於顛沛流離、艱難困厄之中,堅持要女兒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尤其注重傳統文化的熏染,要女兒背誦古詩詞,記日記,練書法,學繪畫,習古箏古琴......

  那未必是周素子高瞻遠矚,早就料到臭老九會翻身,料到大學將重開大門,連黑五類子女都可以考上好大學,「沒落腐朽」的「封建」文化也能登堂入室再放光彩。事實上,周素子當年很少甚至根本沒有想到過這些。她只是出於對傳統文化、對美的由衷熱愛,出於對精神生活的永不放棄。

氣度高貴文字格調乾淨雅致

  孔子讚揚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當年周素子的處境,又豈止是物質貧困呢?我們知道,在那苦難的歲月,有不少身為「賤民」的偉大母親,忍辱負重,含辛茹苦,撫育子女成人,可歌可泣。周素子不僅如此,她還能在那樣極端反智反傳統的年代,把傳統的文化與美德教給了孩子。這該是多麼了不起。

  如今時興寫回憶錄。很多人寫回憶文章時,往往只寫他們交往過的名人貴人。周素子不這樣。在這部新著中,周素子寫到了她的親友故交,師長前輩,還寫到了她生活中所接觸的村民船戶,鄰居同事。其中雖然不乏名人雅士,但更多的是普通人。想想也是,在我們的一生中,很多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凡人小事──如果你曾經長期地身處底層逆境,你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周素子並非故做親民狀,她只是忠實地記錄下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她的高貴氣度和平民情懷都是出於自然。

  周素子這部新著,格調純正,文字潔淨,經得也值得一讀再讀。在文字垃圾氾濫成災的今天,希望有心的讀者不要和這樣的好書擦肩而過。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