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不了哥哥也
作者: 申 淵

專題

更新於︰2012-01-06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一個人二十五歲是身強力壯的青春成熟期,香港政論性雜誌《開放》創辦二十五週年,也正進入鼎盛發展期。中共三大面子工程──二○○八年北京奧運、二○一○年上海世博和廣州亞運期間,曾向香港媒體短暫開啟過一條窄小的門縫,允許有限度的自由採訪。唯獨反共的四刊一報例外,不准他們派記者入境採訪。在那份反動報刊名單中,《開放》雜誌赫然名居前位。


●金鐘從創刊至今關注雜誌內容的多樣化。2006年在聖路易密西西比河上。(金鐘)

中宣部對香港三本反動雜誌的對策

  傳近年來中宣部對香港三大反共刊物制訂了十二字政策性規定:「參股控制,滲透內部,自生自滅」。對付其中一個刊物的策略是「參股控制」,對付另一個是「滲透內部」,唯獨對《開放》的政策則是讓其「自生自滅」。從字面上看,「參股控制」和「滲透內部」的策略比較容易理解。但是甚麼叫「自生自滅」呢?作者才疏學淺,實在捉摸不透中宣部高深莫測的政策水平。

  中宣部對於不聽從其指揮棒的香港媒體無非使用籠絡收買或封殺打壓軟硬兩把刀子,別無他途。如果這軟硬兩把刀子都下不得手去,起不到作用,一時半天又找不到適當的對策,急得乾瞪眼,便只聽任他「自生自滅」去了。就好像往鋼板上打鉚釘──軟硬不吃。真所謂奈何不了哥哥也!

  二十五歲生日是個喜慶的日子,先說些吉祥如意的話。《開放》創刊二十五週年以來,我當足了二十五年忠實的讀者。前五年尚未移民香港,每年有機會來港,都要想方設法補齊缺月的《開放》。後十年怎樣又由忠實的讀者變成不綴的撰稿人的呢?

  記得二○○二年初,我尚未退出商界,在中港兩地做我畢生從事的環境保護設備的供應和總承包(Turn Key)工作。八九以後,官商勾結更加猖獗。我在深圳參加的幾個所謂「國際招標工程」完全被深圳市政府內的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所愚弄。他們打著「國際招標」的公正旗號,設下圈套,詐騙國家和合法商人的錢財,製造出種種豆腐渣工程。

  我幾次三番向各級主管部門投訴無門,嚥不下這口惡氣。決定寫出《又黑又爛的中國招標市場》一文,投向《開放》雜誌。不料很快就在四月號上刊登出來。從此便與《開放》結下不解之緣。

  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不久之後,深圳分管城市建設的副市長王某因貪污受賄而鋃鐺入獄,在他手下的一大批官員,包括國際招標辦公室主任以及評標專家小組全體專家,統統落入法網。除了直接的檢舉揭發外,海內外媒體輿論也起了極大作用。我以為,《開放》也有其一份功勞。

因金鐘提出時差問題討論而結緣

  金鐘先生第一次向我約稿的專題是中國大陸只有一個時間的時差問題。時差問題涉及每個國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我雖然很感興趣,但實在是外行。他有見於和我都是理工科出身,相約磋商。為了不辜負金鐘先生厚望,便用一個月時間泡在圖書館、扎進互聯網,硬是啃下了這個陌生的專題。發表在當年《開放》第八期上。金鐘先生把題名改為《偌大中國只有一個時間》,並加上一個熱情洋溢的按語,一針見血地點出時間問題的癥結所在:

  「中國不分時區,使用一個統一時間的問題,早已引起我的注意和思考,拜託過多位學者撰文發表意見,但迄無結果。去年幸會孫遠先生(即本人申淵),他是一位學而優則商的淵博之士,來自上海,終於應允一試,撰成此文,謙囑拋磚引玉,盼有專家補正。中國的時間問題在全球獨此一家,我以為充分反映文化和體制的落後,印證五四時代「科學與民主」口號對中國仍是一個偉大的真理。但是改革開放二十餘年,在智者輩出的大陸論壇上,竟無人關注這個基本的科學問題,實在令人大惑不解。」

  此文發表後得到海內外專家和讀者熱烈響應。此後在《開放》第九、十期上分別展開討論。第十期更發表美國《華爾街日報》為響應拙作而登載的布魯斯.凱利(Bruce Gilley)的文章。金鐘先生又加上編者按:「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此文時,作者說明乃是看到本刊八月號《偌大中國只有一個時間》一文後有感而作,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出版過研究中國政治演變的專著。」

  本人之所以不厭其煩地敘述這篇專題的來龍去脈,並非老王賣瓜,自吹自擂。這篇專題的選題和跟進延伸,充分證明一份嚴肅的政論性刊物必須具有敏銳的政治目光,善於捕捉易被常人所忽略的切中時弊的命題。

  時光荏苒,自二○○二年以來已經過去十年,中國的GDP升至世界第二。然而世界各國早已通行的時差問題,在一黨獨大的中國依然不被平庸的領導人所注意,令人心寒。誠如金鐘先生十年前所言:「......五四時代『科學與民主』口號對中國仍是一個偉大的真理。」 因此竊以為還有舊調重彈的必要。

  對於《開放》和金鐘先生而言,這不過小事一椿。大者如揭露江澤民與俄羅斯簽訂喪權辱國的邊境條約的《中國怎麼失去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領土》;習近平、李克強的隔代接班;上海(陳良宇、周正毅)土地腐敗案等等都是在《開放》首發的。

  《開放》作為嚴肅的政論雜誌,在沒有商業廣告收入的條件下,堅持二十五年,這是何等不易呵!而且編輯方針不變,實在難能可貴。

  據報導,二○一一年八月,訪港人士曾達四百萬人次,其中大多數是大陸自由行人士。他們遊港的目的之一,便是閱讀和採購禁書禁刊,《開放》是他們的首選之一。在大陸,一本當月的《開放》複印件,售價可達人民幣百元以上,由此可知人心之向背。而在中共內部官員階層,《開放》等港台反動刊物的公開閱讀範圍已由省部級擴大為廳局級了。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