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無一露面救災
作者: 陳破空

熱點新聞

更新於︰2012-08-04 Print Friendly and PDF

編者按:北京七二一大水淹了龍王廟,重演○四年的災情。這八年辦奧運、起高樓,面子工程遍地炫耀,卻無人關注一個大城市至關重要的下水道建設,因為那是看不到聽不見的政績。如此混帳治國,恐怕也是腦子進了水。





●北京721 暴雨變澤國,交通癱瘓,官方說死亡77 人。

北京水災——突然成為新聞頭條。二○○四年,筆者曾在一篇題為《中國經濟:是大市場還是大賭場?》的文章中寫道:「二○○四年七月十日,北京下了一場暴雨,兩小時之內,這座巨大的中國首都,就陷入全面癱瘓:城區嚴重積水,交通中斷,大量民眾不得不涉深水步行;部份地區斷電斷線,地鐵進水,地面塌陷,山體滑坡……這場暴雨,僅僅還是『五年一遇』的中等暴雨,尚不是『二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二○○一年十二月的一場大雪,北京全市也是一幅崩潰景象……」

八年來北京只要面子不要裡子

時過八年,北京再次遭暴雨擊垮,最近「七二一」一場大暴雨,官方統計已有七十七人死亡、六十人失蹤(民間不信),網上傳聞是三百人死亡。不少照片顯示:人困、車淹、路斷,全城癱瘓,宛如汪洋澤國。當局聲稱:遭遇六十一年未遇的最大暴雨。

人們要問:從二○○四到二○一二年,八年間,北京市政建築質量竟毫無改善?排水系統一如既往,嚴重狹滯,一觸即潰。但是,人人看到就在這八年間,北京土木工程繼續突飛猛進,奧運場館拔地而起,高樓大廈、高速公路、機場、地鐵線,不斷翻新,令人眩目。

仍如筆者在二○○四年的那篇文章所寫:「當局大搞『面子工程』『首長工程』,無數工程,自有撈不盡的油水。腐敗大軍紛紛伸手,染指各項工程。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層層吃水。結果是,『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按四川話說,是『馬屎皮面光,中間一包糠』。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看似一幅現代化模樣的北京市,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豆腐渣工程。北京如此,整個中國又何嘗不是如此?」

八年過去了,筆者之言竟可以原封不動地用諸於今天!「北京露了餡,也就是整個中國露了餡: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因為是「面子工程」,人們看不見的下水道,自然就可以敷衍了事;因為處處貪污,不見陽光的地下工程,更方便偷工減料。只有天庭震怒、天災降臨,深藏的人禍才得以曝光;巨大的豆腐渣首都,才得以原形畢露。

洪災當頭竟還號召為十八大獻禮

這就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這就是「黃金十年」!可以斷言,只要政治制度一成不變,再過八年、十年,北京依然將被暴雨或暴雪擊垮,將猝死得難看。

當局的對應手法,為未來人禍,再度埋下伏筆。針對今年這場「最大暴雨」,北京市委書記宣稱:要把工作重心轉到救災、善後和維穩上來,「確保社會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面對天災人禍,沒有自省,沒有反思,沒有道歉,沒有問責,沒有任何官員引咎辭職。卻不忘「政治掛帥」,尤其不忘維持政權穩定。政治局九常委(被網民稱為九皇),沒有一個在水災第一線露面——這與「突出政治」的毛澤東時代,相差多遠?正是當局政權第一、急功近利的心態,使中國式人禍,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層出不窮。

暴雨當頭,竟也衝擊了中共政權穩定?原來,面對人禍大於天災的不爭事實,中共當局的乖張言行,遭到中國網友的強烈質疑、尖銳批評和猛烈譴責。僅舉其中一例,北京手機用戶超過二千五百萬,平時,當局無孔不入的向他們發送政治洗腦短信,如輿論導向、社會控制等;但面對如此天災,當局竟沒有發出任何預報或預警信息!對此,政府氣象局的回答是:「手機預警信息發送尚有技術障礙」。網友反問:平時密集發送的政府短信,怎麼就沒有「技術障礙」?

九皇只顧爭權不理暴雨肆虐

天災人禍肆虐,中共九常委無一現身的原因不難明白:他們正潛伏避暑勝地北戴河,密謀十八大的權位分贓;中共軍隊也罕見地沒有投入「抗洪搶險」,原來,共軍精銳,正被調到北戴河一帶布防,戒備森嚴,號稱「一級戰備」,作勢保衛那些毫無安全感的中共大員們。

同樣是這個政權及其軍警,為北戴河會議和十八大的「保衛工作」,可以做到滴水不漏;為民眾的基本安危,卻馬虎玩忽得漏洞百出。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這個一黨專制的政權,重心不在民眾利益,而在當權者的既得利益;用心不在「為人民服務」,而在為人民幣服務;專心不在民生民權,而在宮廷權術、爭權奪利。

外表華麗的首都,是豆腐渣;整個現代化的中國,是豆腐渣;其實,那個腰纏萬貫、不可一世的暴發戶政權,怎又不是豆腐渣?否則,何以在暴雨之下喊「維穩」?還只是暴雨,還不是戰爭,這個成天對美國和周邊國家發出戰爭叫囂的「強悍」政權,當真面對戰爭,豈不灰飛煙滅!

(據原載自由亞洲電台稿修改)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