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突破性人事安排
作者: 楊憲宏

台灣舞台

更新於︰2012-10-06 Print Friendly and PDF

金溥聰出使美國,雖然定位在外交、兩岸,實則牽制馬英九第二任的布局。金溥聰入閣,馬跛腳不復存在。「馬英九時代」才算真正開始。


●有滿族血統的金溥聰出任台灣駐美
代表。和曾任主播的妻子周慧婷。

馬英九總統終於打出自二○○八年上任以來,相對具有戰略思考的人事布局,讓他最信任的好友金溥聰出任駐美大使,並且以金溥聰為雁行隊伍的領頭鳥。用外交帶領兩岸,馬英九則直接管國防內政。他早就應該這麼做了,到了二○一二年才啟動這個原本在二○○八年上任就應有的鋪排,是有點遲,可是這恐怕是非戰之罪。

因為二○○八年他第一次當選台灣總統時,最大的功臣金溥聰卻被迫宣告「不入府、不入閣」,當金溥聰離開台灣帶著妻兒告別台北友人,不少朋友勸他過些日子回台灣,還是要進入政府體系幫忙時,金溥聰用十分蒼涼的口氣告訴友人:「我現在是萬箭穿心。」他的離去是無可奈何之事。

藍營牛鬼蛇神讓金溥聰萬箭穿心

馬英九總統一當選,國民黨的牛鬼蛇神馬上靠近,各自邀功,他們一點也不肯定金溥聰,他們各自覺得自己是「King maker」,都來要各種可以的福利自己或自己幫派的大位。他們相互爭奪,可是金溥聰卻是他們「共同的敵人」。「萬箭穿心」的形容一點都不假。

不論是府、院、黨大家虎視眈眈,生怕金溥聰出任要職,他們都得打包。金溥聰的生涯規劃也一再受到這種拉扯的牽制,馬英九信任金溥聰的判斷力與執行力,可是他卻不能不去照顧國民黨各大派系的需索,與面對傳統藍營,無論是政商界或學界、媒體界的「反金」波浪。可是在馬英九看來,他為了妥協這些舊勢力反撲,他犧牲了他的最佳戰友,讓金無法進入正常的府院體系,使得馬英九的政策,總是不能照計畫走,老是在道歉與朝令夕改中狼狽前進。

被認為「無能」的原因是,這是一個缺乏領導力的政府,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個政府少了一個雁行的領導鳥,這個角色又不是馬英九所擅長,他的本事是選舉與不沾鍋,對於政務的推行,與各種實務的短兵相接,遠在台北市長時代,就是大小事情都由金溥聰打理,不論他在那個位置。在當時想去溝通市政府事務的人都知道,不要去找馬英九,想解決找金溥聰才會有結果。

馬英九後來接受媒體專訪,被問道為什甚還再召請金溥聰來為他打連任之戰,為了這個目的讓金溥聰當了「國民黨秘書長」統籌選戰事務?馬英九的答案算是出自他的「多年體驗」。他直接表示,金溥聰有判斷力有執行力。意思是他只相信自己的體驗。

馬離開金,政務便陷於無能

而有意思的是,在馬英九的心目中,他只要讓金溥聰離開權力核心他的政務就陷入「無能」的批評,而事實上,馬英九自己的評估也是如此,一些大老推薦的人,不是壞事就是貪污,讓他的清廉神話成了笑話。甚至到了社會普遍懷疑「馬英九清廉嗎?」的地步,畢竟那些壞事、貪污的人,都是國民黨的陳年包袱,他妥協了,在「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承諾下,他可以不概括承受嗎?如果他有任何歷史定位的「恥感」,他可以不動作嗎?不過,當他下決心大動作,清除障礙,讓金溥聰「入閣」,他所遭遇到的藍營反彈極強,甚至監察院長王建煊都高分貝唱衰馬英九,不但宣稱在野黨「倒閣」有正當性,而且白紙黑字攻擊馬英九說他的歷史定位是「無能」,這一切都是衝著金溥聰而來的「內鬥內行」。

在所有藍營攻擊中,最激烈的是聯合報,這個報紙經常是國民黨中最具有「既得利益」意識的打擊手。九月二十日的黑白集寫了一篇「有感的謠言?」,不懷好意的質疑馬英九:「口袋裡真的是無人可用,這麼多重要位子,用來用去都是自己人;且這些人在原職上皆不突出,調升後恐更見彼得原理;奇怪的名單,使人對政策的方向與品質更加不能預期」。結尾更用極為不堪的字眼說:

「這份有感無性的名單中,每一個名字都有點奇怪,若是單獨出現,尚是見仁見智;但這般和盤托出,真教人瞠目結舌。令人對馬英九的想像幾近幻滅,到底是這甚一回事?」這篇文章指名道姓挑明「金溥聰這個自誇不入府不入閣的人物,如今居然成了駐美『大使〈外交部的新稱謂〉』,「用金溥聰,說是『提升台美關係』,用王郁琦又說是:可完全信任掌握陸委會,這又有什甚『系統性』?」這種近乎惱羞成怒的批評,連綠營的人都說不出口。難怪此文一出,原本想修理馬英九這波人事案的人都停看聽了。

美國看好,藍媒對金前倨後恭

因為有綠營意識的人長久認為聯合報是個要「顛倒看」的報紙,凡是他們捧的政治人物就是「濫人」,凡是他們鬥的政治人物就是「好人」,這雖然是個「偏見」也不見得全部正確,可是聯合報用「小社論」攻擊金溥聰,反而使得許多人重新評估這個人。不過十分詭異的是,隔天九月二十一日聯合報用「大社論」寫「金溥聰不會打亂台陸美平衡」,很罕見的「修正」了這個報紙前一天的粗魯。等於是向金溥聰道歉。這種「小巷裡罵人,大街上道歉」的操作,極為滑稽,轉彎轉得太硬了。

九月二十一日聯合報還刻意在大社論的緊鄰貼了一篇文章標題「包道格:金接任美台關係高品質」內容將金溥聰捧上天。文章引用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前處長包道格的話說:「金溥聰接任駐美代表後,可讓美台關係維持目前的高品質狀態。」還引述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計畫主任容安瀾的話說:「這一波人事調整並不是反應政策改變,而是善用有才能、有經驗和馬總統關係匪淺的人。」

還用容安瀾的話來吹捧說:「金溥聰對台灣政治觀察十分敏銳,評估美國政治和國會溝通的能力,會讓他未來推展工作大有幫助。」除此之外,報社記者還補充特稿說:「選擇金溥聰,就是要補上缺口,讓台美關係不會有閃失。」前倨後恭,兩天的報紙言論,判若兩報,前一天太亢,後一天又太卑,完全沒有準頭,九月二十日罵得太過頭了,九月二十一日又捧得太過頭了,前一天讓讀者覺得「金溥聰有這麼差嗎?」,後一天又讓讀者覺得「金溥聰有這麼好嗎?」令人啼笑皆非。

金溥聰的任命對藍營許多勢力而言,就是他們既得利益時代「結束的開始」。舊勢力紛紛打包。綠營人士冷眼看這個命令,都說「這要看馬英九是否已有決心與藍營內部盤踞多年的幫派畫清界限。」如果馬英九有決心,堅持大用金溥聰,他有可能得到比較正面的歷史定位。如果馬英九沒有決心,又向舊勢力妥協,讓金溥聰挂冠而去,那麼馬英九的歷史定位就會如王建煊所喧鬧的一樣。

以後台北是否「經華盛頓到北京」

馬英九的兩次當選台灣總統,得票都是高比例,可以說是在金溥聰的包裝下,得到的選戰結果,可是現在投票給馬英九的人大多數後悔了。馬英九大概已流失了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支持者的信賴。對金溥聰而言,這是最大的挫折感,他不必等到朋友說話,他自己就有不安。為什麼選民給了馬英九這麼高的期待,而現在的失望如此的徹底。這應該是他決心跳下來「入閣」的主要心理基礎。

現在就論斷金溥聰會打亂「台中美關係平衡」或加強「台中美關係發展」都言之過早。比較現實的說法是,預計習近平在十八大會順利接班,他應該是中國有史以來最「親美」的領導人,在這個認知下,台灣要比中國更加「親美」才行,兩岸關係才能保証安全進入「深水區」。也就是未來兩岸關係最短的距離不是「從台北到北京」,而是「台北經由華盛頓到北京」。這也符合美國「重返亞太地區」的大戰略目標,台灣應有所調整。在「台北直通北京」的過去四年,陸委會須要有綠營背景的賴幸媛當安全瓣。現在路徑轉換成「台北經由華盛頓到北京」有了新的「安全救生設備」,而且更有保障,當然就不需要這樣的「功能性安排」。

所謂賴幸媛「階段性任務完成」指的就是這個新變化,而主導過陸委會事務的賴幸媛出使歐洲當「世界貿易組織」的代表,也等於讓金溥聰「雁行隊伍」多了歐洲的、貿易的「手腳」配合發揮,這是十分有建設性的一步棋。也就是馬英九的新戰略布局在外交、兩岸上,用金溥聰來帶隊,並把基地設在美國與美國人直接「商量」,這是符合大家期待的「修正」。過去幾年,美國十分不滿馬英九的決策模式,甚至對於兩岸之間某些「背著美國人」的竊竊私語很有意見,認為馬英九搞了太多「意外」了。金溥聰的任命給了美國明確的訊息。

金溥聰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他可以是馬英九對美政策的「超導體」。事實上,對美國人來說,金溥聰的任命算是馬英九在華盛頓裝了揚聲器,未來馬英九對中國的一舉一動,都在華府有個大分貝的Speaker,讓美國人聽得清清楚楚,既無雜音也沒有意外暴衝。當然這種傳導是雙向的,未來美國的聲音也一樣重炮一般傳回台灣。至於對中國的關係是否會經由華盛頓先有說法,這是需要時間觀察的。事實上,美國國務院想知道中國的對台政策會「邀請」中國的「國台辦」主任王毅到華府說明,這樣的「例常機制」是已經存在的作法,未來會不會發展成「三方會談」也值得觀察。

金溥聰的出使雖然定位在外交、兩岸,其實是牽制到了馬英九從現在到二○一六年的布局。這次的人事更易,把幾個月來「馬英九已跛腳甚至斷腳」的說法完全澄清了。有了金溥聰入閣,「馬英九時代」才真正開始,過去四年,馬英九是個Leader(領導者),可是沒有Ship(船),現在Ship來 了,馬英九Leadership的時代組成了,可是,是不是太晚了?或是還來得及?第一個測試點在二○一四年五都選舉,馬英九想用外交拉兩岸來帶動內政會成功嗎?這是大家心中的疑問。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